华东师大顾小清教授:智慧教育与教师素养
在智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过程当中,技术这一要素到底发挥着一种怎样的作用?在应用技术的过程当中,教师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他们要做的是什么?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是什么?从教师的整体素养提升的角度,怎样综合地为教师的素养提升提供研究和发展的支撑?
01
智慧教育是什么
我对智慧教育是如何理解的?在这里我引用了2018年祝智庭教授对智慧教育的定义。
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祝智庭,2018)
“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是智慧教育的精髓。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智慧教育需要一个相应的学习环境,智慧教育的环境需要为师生的教学提供支撑,可以用六个特征来描述:无缝连通学习空间、敏捷感知学习情境、开放整合学习资源、精准适配学习服务、全程记录学习过程、自然交互学习体验。
智慧教育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存在很大的挑战,我将其概括为智能技术、制度、教师素养这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智能技术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是技术支持的挑战。目前,成熟的智能教学系统还不多,已有系统大多数还不能称为是“智能”教学系统。学校在部署智能系统方面需要站在教与学的视角衡量系统功能。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我们也看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威力。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学而言是否已经能够提供成熟的技术,这要打上一个非常大的问号。目前在教育领域当中能够真正称得上智能技术的,还是非常稀缺的。
另一方面是数据治理的挑战。智慧教育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学校如何做好数据资产的保护与积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案,在数据治理方面面临挑战。
在我们的智能环境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产生非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关于资源的数据,有关于学生成长的数据,也有关于教师发展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能否发挥它的潜在价值,是智慧教育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学校制度方面的挑战
学校制度方面的挑战主要是指系统化设计的挑战,数字化转型对教、学、管、评来说都是一种变革。学校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力量,对教、学、管、评进行全面升级。学校需要系统化重新设计整个学校的教学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等,这对于学校而言并非易事。
第三,教师素养方面的挑战
教师素养方面的挑战是我今天主要想讨论的。
一方面是教师数据素养的挑战。智慧教育对于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素养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数据素养有要求,目前教师数据素养普遍较为欠缺。其次,教师需要具备通过学生单元层面的综合数据,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教师角色转型的挑战。智慧教育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如何逐渐弱化“教书匠”的角色,发展和凸显“设计者”“分析者”“促进者”的角色?
对于我们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而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帮助老师提升所需要的数据素养,帮助老师迎接角色转型的挑战。
不管是对职前教师还是对职后教师的培养,我们需要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能力应该不仅仅是教学的能力,也要具备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研究更好地来改进和提升他的教学能力。
02
技术能提供什么
2022年2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的2022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教育部长怀进鹏提出,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当中,考虑到“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区域的技术供应:
第一,数据基础:规划整个系统的数据来源与采集方式;
第二,分析服务:设计基于已有数据的分析粒度与方法;
第三,能力支持,提出面向不同对象的能力建设支持方案。
从教学一线的核心业务逻辑出发,提供系统的核心应用,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服务、考试、作业、教学评估、教学信息管理等。
第一,教学服务
第二,资源服务
第三,作业分析服务
第四,评估分析服务
第五,行为分析
第六,能力支持
信息化领导力:包括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规划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信息化评估能力。
创新意识:培养区域校长的创新意识,包括学校办学模式、学校管理、教学、教学评估创新等方面。
信息化治理:培养区域校长与教师的信息化治理能力,包括战略决策、学校业务管理、技术服务支持等方面。
信息化教学:培养区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利用ICT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利用ICT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等方面。其中重点应当落脚于教师的ICT教学应用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03
教师要做的是什么
在智慧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要做的是什么?教师的角色是什么?以及教师能力发展的需求是什么?
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由线下的传统学习转变为混合式、个性化的大规模学习转变,需要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培养转变为综合能力的提升转变,需要由传统教学决策和场景转变为AI技术和数据驱动的适应性评价。
除了智慧教育本身所提出的要求,双新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提升。
另外,教师也需要从数据素养角度关注教学,从教学的角度,数据素养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进行教学诊断、教学设计、学生评价、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之下,如果教师具有了数据素养,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实现智慧教育所预期的精准、个性和智能的目标。
教师素养提升共同体
图片
智慧环境之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有教学实践和研究共同体意识,通过实践和研究共同体的驱动帮助教师实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研究。这种实践和研究共同体,一方面能够解决智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教师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提升。
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AIED),该联盟的使命是:
探究智能技术如何促进未来教育,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教、管、评”等教育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教育。
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社会性实验,与区域和学校共同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开展,共同创生智能时代教育理解。
通过周期性、常态化的联盟交流活动,挖掘、分享、扩散优秀智能技术资源及应用案例,不定期提供联盟福利。
为教育实践者提供“N+1”的智能技术服务,评估、推荐和发布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报告、蓝皮书等,形成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前沿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践行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思想,为区域和学校提供教育信息化发展咨询与规划服务,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注:顾小清,系教育部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点击下方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