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生除了学习煮饭、收拾家、还要掌握编程教育!
2023-03-11 09:05:20
教育速递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文件中指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①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②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③服务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了。
其实在这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中,还有一项值得所有家长注意的重点,那就是“信息科技”在此轮课程设置中按中央要求被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落实为全国统一开设的独立课程科目。
根据新设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这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覆盖一年级至九年级的全部年级阶段。
在3~8 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在其他年级将相关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在 3~8 年级单独开设课程的阶段,折算九年总课时占比须达到 1%~3%。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将会越来越重要,让中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科技敏感度,让学生们熟悉编程。
问
国家越来越重视少儿编程教育
1
编程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面对复杂又困难的大问题,将它分解成一系列好解决的小问题,抓住关键信息、聚焦其中重要节点,形成解决思路;再设计步骤,一步一步执行直至问题解决。这就是编程思维的核心,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少儿编程的过程中,孩子分析问题-修改问题-测试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未来面对难题时便能够迎刃而解。
2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思维定式,如果此前没有接受过考验和挑战,将来遇到复杂问题时,大脑会惯性地认为这件事行不通,孩子就会逐渐失去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而学习编程的过程像作画一样,引导孩子不断思考如何完成编程作品,可以帮助孩子跳出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从而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3
多元能力的培养
完整地参与编程制作能够有效提高孩子做事的专心度,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将程序成功运行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编程的世界中没有一板一眼的规定动作,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即使没有编程基础也能逐步攻克难题,这能使孩子更有勇气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
少儿编程源于生活,将来也会改变生活。顺势而为,让孩子从小学习编程,赋予他们改变未来生活的工具,才能抢占时代的先机。
孩子接受编程教育所收获的思维与能力是一种长远的效益,它们体现在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即使将来不从事相关的行业,也会是受益终身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