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驱动的本质是教育驱动。面对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无论从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还是从一个文明的复兴出发,关键点还是要解决国家竞争力、人才竞争力问题。从当前现实来看,如何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卓越创新人才,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以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教育要主动变革、积极作为。而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教师,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性。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长期关注中国教师群体建设,他认为,“如今整个世界进入了新的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要有创新的精神,要培养创新的人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顾明远
为什么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型高素质教师?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教育还被应试教育困扰,不注重学生人格的锤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首先得明确到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由此就必须谈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历来思想家、教育家没有不重视教师的。夸美纽斯把教师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再没有比这更高的荣誉了。在中国古代,“天地君亲师”,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王、父母亲等量齐观。一个人遇到好教师是人生的幸福,一个学校有好老师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这是民族的希望。
为什么人们如此尊重教师?因为教师授予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格。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教师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但教师是不可缺失的。有些学者提出学校消亡论、教师消失论。这个观点恐怕站不住脚,因为任何高科技都代替不了人的作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也说明,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学课程很难进行,学习质量很难保证。况且,儿童的成长不只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要靠父母和年长者,特别是教师的熏陶和培养。所以,教师是不可替代的职业。
当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没有教师的高质量,就谈不上教育的高质量。在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教师要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个问题既关系大局,又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与教师座谈时提出,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新时期教师的定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什么样的人能当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使命。”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与北师大师生座谈会时提出“四有好老师”的主张,即做个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教师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主动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要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并说:“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老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习近平在这里提出扎实学识,不只是学问,同时指出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做智慧型教师。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他说,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的开始。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使学生充满自信,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育是仁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什么叫爱?什么叫爱孩子?可能还有不同的认识。要做一名真正热爱孩子的好老师,对教师的职业要有正确的认识。
顾明远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特点:
第一,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幸福、学生个人的成长。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要想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就要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片面性。“应试教育”把教育当作升学的工具,有些家长把教育作为升入名牌学校的敲门砖。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权利,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所说的,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尊重人类尊严、尊重和平,对人类的持续发展负责。要做一名受学生、家长欢迎和爱戴的好老师,首先要对教育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科学育人。
第二,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既是经师,又是人师,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作。教师的职业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教师本身就应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师德本来就是教师专业化的一部分,核心就是敬业爱生。教师的作用在于教师自身的品德和才能,不像其他职业那样需要特殊的工具。教师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和智慧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眼里,被学生所模仿。这种影响还是长远的,有时教师不经意的、无心的一句话,恰好说到学生心坎上,他会记住一辈子。所以,教师的言行要慎之又慎。
第三,教育的对象还是生动活泼的学生。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选择权。我们常常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其实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交给学生,往往很快就能解决。我们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要相信他们将来都能成才。
师范院校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教师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第一关。顾明远认为师范院校必须认真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基地。
1.应当理顺师范教育结构,重建师范教育体系
根据我国人口多、学生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师范院校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还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在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同时,建议通过教师国家考试吸收非师范类高等学校毕业生。建议幼儿园、小学教师培养以师专为主,提前招收一批优秀初中毕业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大,容易掌握技艺类课程,适合幼儿和小学儿童教育;初中教师由师范院校本科培养;高中教师由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以4+1或4+2模式培养,先在各科系学习学科专业课程,然后在教师教育学院接受一至两年的专业教育和实习。
2.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师德教育方面,要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对家庭、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要使师范生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前沿发展动向、具有扎实的学识,能够引领学生从未知到知。
在实践能力方面,要加强师范生的实习环节,让他们一进校门就接触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教学能力。
3.师范院校要承担起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师范生不可能一毕业就成为一名成熟教师,他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师范院校过去只重视教师的职前培养,不太重视职后培训,今后应真正实行职前职后一体化,对毕业生给予帮助和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师也应在指导教师同时,从一线教师中吸取营养、丰富理论。让师范院校真正成为高素质教师培养的基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师范院校任重道远。